学习《互联网思维》心得体会(一)

2015-04-21 14:16 | 来源:商会秘书处 | 作者:任超 | 点击:1096

一个伟大的时代的到来

二十世纪中期,人类发明创造的舞台上降临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新事物。众多学者认为:这是人类另一项可以与蒸汽机相提并论的伟大发明,这项可能创生新时代的事物叫做“互联网”,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大变革的《互联网时代》到来了!它的诞生从思想上彻底地颠覆了200多年来“工业革命”时代给人类带来的思想观念。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并不会立刻认识到伟大时代的来临,这个新时代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又将带领我们走向何方?我们不得而知,可人类的聪明之处在于对比和总结,让我们从距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革命》说起:

1.历史进程

1776年3月,英国著名的发明家和机械工程师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先生发明出第一台实用型蒸汽机,它的诞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它将全人类的生活带向一个新时代——《工业革命时代》。成全了瓦特的大英帝国,凭借着瓦特提供的能量,在全球殖民统治时代,称霸世界200年。

为了追赶隆隆作响的蒸汽机脚步,欧洲列强们以不同的态度普写了自己的命运。

法国:法国用高于英国数倍的薪金,雇佣了近2万名英国技工,创造了工业文明时代,国家出钱挖掘人才的先例;

德国:创造了弱国跻身列强奇迹的德国,不仅开发了以国家力量培训技术人才的先河。也曾经有组织地针对英国盗取图纸和零件,在人类国家竞争史上,创造了“工业间谍”的词汇;

西班牙:高举着哥伦布的风帆,在全球贸易中,曾经独占鳌头的西班牙,却在拥有人类一半以上的黄金和白银的富足中,迷失了方向。虽然与英伦三岛近在咫尺,却在远隔大西洋的美国铺筑商业铁路二十年之后,才在巴塞罗那铺下第一根铁轨,始终不曾跨入工业强国的门槛。

同时期的亚洲只有一个国家,日本在吉田松荫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就是史称“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从一八六八年起在日本明治年间发生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废除了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且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实现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

以上提到的国家,在当今都还是工业和科技强国。也就是说:新时代到来时,他们没有错过。在历史上,工业革命与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几乎是同一时期出现的。虽然人们当时似乎对工业革命认识不清楚,但是今天人们可以看出它对人类日常生活的作用显然要比那两场伟大政治革命都重要得多。因此,詹姆斯·瓦特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1.以史为鉴

1776年3月,英国著名的发明家和机械工程师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先生发明出第一台实用型蒸汽机。同一年,美国刚刚成立。而当时是中国清朝最鼎盛的乾隆年间,大约是乾隆四十一年,是乾隆爷自我感觉最好的时期,他老人家做梦也不会想到,仅仅过去了62年,中国就被“工业革命”的创始国,英国的坚船舶利炮所打败,签下了耻辱的割地赔款条约。在“工业革命”时代,我们的清朝腐败的官员在对待铁路、火车这些新生事物的态度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吴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是英商1876年擅自建造的,上海至吴淞全线通车,全长15公里,有桥12座,与其它道路交叉处有栅栏50余处,但第二年就被政府付款收回,以铁路和火车是洋人妖化中国人的产物,不久便全部拆除。

正是因为我们的骄傲自大和闭关自守的政策,使得我们象“井底之蛙”一样,没有追赶上“工业时代”的脚步,这一结果从另一个角度看:是我们自己书写出近代百年的耻辱史!

1.《互联网时代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对自己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改革开放才只有三十多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还远远不够。我们在科学技术上距离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新时代到来了,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踏着新时代的脚步,勇往直前!

在这里我们感谢会长李昊城,因为这次我们的所有学习的费用都是由会长支付的。学习《互联网思维》心得体会(二)待续。



 

责任编辑:任超 2015-07-17 10:26
"use strict"; var js_version = new Date().getFullYear(); var js_src = document.scripts[document.scripts.length - 1].src; var js_args = js_src.substr(js_src.indexOf("?") + 1).split("&"); for (var i = 0; i < js_args.length; i++) { var j = js_args[i].indexOf("="); if (j > -1 && js_args[i].substr(0, j) == 'v') { js_version = js_args[i].substr(j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