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镇——畹町

2016-09-28 15:25 | 作者:任超 | 点击:1143
关键字: 畹町 中国

中国名镇——畹町

——记张效卫参加“中国光彩事业德宏行”活动感

 

 

秋季的瑞丽白天的温度依然在30ºC上下,由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光彩事业德宏行”活动刚一结束,参加活动的昆明市企业家们就商量着一起去瑞丽江边,喝点啤酒吹吹江风。正当大家准备出发时,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杨皕部长打来电话说:“安排大家去瑞丽市畹町镇参观学习。”杨部长也是这次活动的领队。

人员到齐后,大家分乘三辆轿车依次地驶往畹町镇,大约行驶了30分钟,于傍晚6点30分,我们到达了著名的国家级口岸——畹町口岸。

事先得到通知的武警女战士,飒爽英姿地迎着我们跑步前来,立正!向大家行军礼,并报告说:“各位领导、各位佳宾,我是这次参观口岸的讲解员小李,请大家跟我来。”

 

 

“畹町”二字系傣语音译,意思是“太阳当顶的地方”。总人口2万多人,土地面积95.3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仅5千多人,是中国最小的城市之一。

畹町口岸之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中非常著名,原因有三:其一是,二战期间,由于日军封锁了中国所有的海上通道,为战略需要,国民政府斥资修筑滇缅公路,边疆 20 万各族同胞以血肉之躯,8 个月的时间筑成滇缅路,建成畹町桥,1938 年 8 月,滇缅公路建成通车3000 多名南洋机工将大批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从畹町入境运往国内抗日前线;其二是,日寇为全面占领中国,出兵缅甸,切断滇缅公路,为保缅甸公路畅通,1942 年 3 月,中国远征军 10 万余人从畹町出境赴缅作战。作战失利,日寇沿滇缅公路长驱直入,1942 年 5 月 3 日畹町沦陷,芒市、龙陵、腾冲相继沦陷。1944 年 9 月国民政府重组远征军,向盘踞滇西的日本侵略者展开全面攻势 , 相继收复腾冲、龙陵。1945 年 1 月 20 日,中国军队在畹町黑山门与日军展开收复祖国西南的最后决战 , 日军溃败 , 畹町收复。正因为这场战争 , 畹町因此名扬海内外;其三是,1950 年 4 月 29 日,五星红旗插上畹町桥。畹町成为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 ,畹町桥成为了中缅两国友好往来、通商互市、文化 交流的重要通道口。 1952 年 ,畹町作为政务院首批对外公布的国家一级口岸载入史册。 1956 年 12 月 16 日,周恩来总理和缅甸总理吴巴瑞从畹町桥步行入境到芒市参加中缅边民联欢大会,掀开中缅两国世代友好新篇章。

 

 

我站在畹町木桥上目极缅方沉思着,耳边忽然响起轰鸣的马达声,由远即近,大地在颤动,看!那分明是一队队军车,拉着抗日物资,呼啸着从我身边飞过,奔向抗日前线。傣族妇女们将清香的茶碗递到休息中的中美司机手中…“请各位佳宾向这边走!”小李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我已跨越了时空,溶入到那战火纷飞的激情岁月之中。

当战士小李讲解到:“1956 年 12 月 16 日,周恩来总理和缅甸总理吴巴瑞从畹町桥步行入境到芒市参加中缅边民联欢大会,掀开中缅两国世代友好新篇章。”时,杨部长接着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呕心沥血。像这样一个边关口岸,周总理都能亲临指导工作。正是有了他们,才有我们今天美好生活。”我看着周总理那英俊的画像,心想我们民族拥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一大批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华民族之大幸!他们的光辉思想将永远庇祐着中华民族的子孙万代。

 

 

在畹町镇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又来到了今年8月份刚刚竣工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

 

 

2014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在原滇缅公路中国段的终点——畹町,开始修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畹町镇正北面的一座小山上,坐北朝南,四周森林环绕,纪念碑高悬云空,直指苍天,气势雄伟,俯瞰着滇缅公路。

纪念馆占地面积10余亩,从入口处我们拾阶而上至四方平台,第一个映入我们眼帘的更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巨大铜雕像,在夕阳的映衬下闪闪发光,台阶共有50级,象征滇缅公路上抢运的50多万吨抗日物资。

我们上到顶层便来到了纪念碑前,纪念碑的底座为黑色的花岗岩,上面书写着“华之魂,族之光”,纪念碑的主体建筑是用红色花岗岩建成,上面用金漆书写着十三个大字“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纪念碑上所有苍劲有力的大字都是由启功大师亲笔书写。这时杨皕部长快步走上前,面向纪念碑深深地三鞠躬,我们紧随其后,肃立为抗日牺牲的华侨机工烈士默哀三分钟。

 

 

纪念馆的东侧为20米的架空,与抗战名桥畹町桥面的长度等同,在两桥之间取得精神关联。建筑高度20米,以纪念用双手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建筑滇缅公路的20多万滇西各族民众。

随后我们跟随着杨部长进入纪念馆,认真仔细地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当时沿海重要港口基本都失陷,而西北公路和滇越铁路也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先后断绝。国民政府考虑了可能出现的上述危机,于1938年年底修建了一条从昆明至缅甸的公路,公路和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通缅甸的仰光港,这就是滇缅公路。本来公路是为了抢运国际援助和国外购买的物资而紧急修建的,但是在公路竣工后,公路就成为了当时中国和外界联系的重要公路,不仅要负责抢运军事物资还要运输工业生产原料和大后方人民的生活物品。

 

 

国民政府成立了“西南运输处”负责相关运输事务。而运输处成立以后的第一要务便是大量地招募和训练司机,于是,大量的司机被政府派遣至缅甸仰光接车,将国外援助和购买的汽车、卡车等组装完成,并且载上物资,驶回西南大后方。有了汽车,滇缅公路才能发挥作用,从1939年至1942年的三年期间,滇缅公路一共抢运回国一万三千多辆汽车。当汽车有了保障的情况下,司机严重匮乏的情况便出现了,这时旅居海外的华侨向祖国伸出了救援之手。东南亚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得知祖国需要大量汽车司机和修理人员之后,发出了“南侨总会第六号公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参加抗战,与国家一同战斗。通告马上得到了响应,众多爱国华侨踊跃报名,有的甚至放弃了当时的优越条件,当时志愿回国援助抗战的华侨前后共有3192人。他们被称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先后9批回国。有一千多人因战火、车祸和疾病为国捐躯,另有一千多人在战后回到居住国,而剩下来的一千多人则一直留了下来。目前,幸存者不及百人……”.

 

 

在参观过程中,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回国参加抗日的华侨女英雄白雪娇的故事。1939年5月19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刊发了白雪娇写给父母的信件:“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和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所以虽然几次的犹疑踌躇,到底我是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辛酸的眼泪踏上征途了。虽然我的力简直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作为大家闺秀的她,当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奋不顾身地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并女扮男装地开着军车运送抗日物资,当日军飞机轰炸车队她负伤后,才被医务人员发现她是女的。多么动人的故事啊!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给我讲:花木兰替父从军、孟姜女哭倒长城、杨门女将、八女投江、赵一曼等女英雄的故事,每当讲到动人之处都会使得我热泪盈眶。我为在云南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女英雄而感到无比地骄傲。

我渐渐地悟出了一个道理: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正是有了像白雪娇这样千千万万的民族英雄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才会使得我们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五千年来祖宗香火不断的民族。

走出纪念馆,秋风袭来,夜幕降临,华灯初照。我突然领悟到了杨皕部长的用心,这是一次多么有意义的红色之旅啊!

勿忘历史,展望未来!

 

 

 

责任编辑:任超 2016-09-28 15:35
"use strict"; var js_version = new Date().getFullYear(); var js_src = document.scripts[document.scripts.length - 1].src; var js_args = js_src.substr(js_src.indexOf("?") + 1).split("&"); for (var i = 0; i < js_args.length; i++) { var j = js_args[i].indexOf("="); if (j > -1 && js_args[i].substr(0, j) == 'v') { js_version = js_args[i].substr(j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