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9-10-08 11:27 | 来源:网络转载 | 作者:隆昌商会 | 点击:16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方略来要求,并专辟一章,阐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可见,要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就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努力,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实力都逐渐步入了世界前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

从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崭新的总装线上,被毛泽东命名为“解放”牌的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到如今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诸多科学技术都在迅猛发展;从解放之初人们的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到如今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超过12000亿斤;从1997年中国人刚刚接触网络,到如今移动支付、线上购物、共享单车等多种便捷式服务已成为人们常见的生活方式……以上种种都表明,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以人类历史上近乎奇迹的方式,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

(二)我国发展有了新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并制定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框架。因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我国已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为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奋斗目标。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具体论述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范畴既是建立在对当今国际经济发展大势把握的基础上,也是建立在对中国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上。因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范畴和建设实践既具有一般性,也具有特殊性。在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运行的基本特征,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原则中:

(一)质量第一原则

追求高质量的商品生产和经济运行,是现代社会越来越严格的公众要求和发展趋势。质量既体现在微观方面,也体现在宏观方面。从微观角度说,企业是保证商品质量标杆的主体,因而质量便构成企业的生命力量。即使过去企业有好的质量口碑,如果不注意抓牢抓实,仍然可能会走向衰落。2017年底曝光的神户制钢造假丑闻事件就是例证。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必须以质量为切入点,走质量振兴之路。从宏观角度说,只有真正改善和扩大有效供给,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拥有国际竞争实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效益优先原则

强调效益优先,意味着必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资源优化配置,首先要体现在对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即企业要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原则。但在现代社会中,仅仅强调这一原则已经远远不够了。除了要重视经济效益的提升外,现代化经济体系也强调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就是说,效益优先并不意味着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而是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效益的竞争优势。这对企业是如此,对国家间的竞争来说,同样是如此。

(三)体制优化原则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的。现实情况表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有着多种多样的运行形式,既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不管哪种市场经济体制,要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就必须使人们通过分析和洞察其内部管理制度中的缺口和薄弱环节,能够有针对性地通过制度的建设、补充,来不断优化相关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和强化行政管理效力。否则,这种体制就会走向僵化和衰亡。

(四)国际融合原则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对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的相关问题进行过关注和研究。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相比,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相互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已经形成了“地球村”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虽然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还不稳固,但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已经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区域经济联盟。在这些一体化的经济区域内,商品、资本和劳务能够自由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际经济的融合。

三、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

我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毫无疑问要遵循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一般原则,要遵守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一般规律。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尽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在新时代中,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工作带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使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承认,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还需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就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需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二)要通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效益优先是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效益优先。这就有必要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通过创新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因素,因此变革和创新的作用就特别重要。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我国产业体系反映着其产业构成的状态,其合理与否、健康是否,关系着我国能否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这就需要我们从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从系统的而不是破碎的、从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角度,来把握产业体系的发展规律。

(三)要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实践表明,在我国现有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式。我国能够从新中国成立时的贫穷落后状态,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该说和市场经济体制所激发出来的活力是息息相关的。因而,我们需要坚持并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在这一原则下,我们需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比如,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四)要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用世界大国的姿态“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以及“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责任编辑:曾胜华 2019-10-08 11:27
"use strict"; var js_version = new Date().getFullYear(); var js_src = document.scripts[document.scripts.length - 1].src; var js_args = js_src.substr(js_src.indexOf("?") + 1).split("&"); for (var i = 0; i < js_args.length; i++) { var j = js_args[i].indexOf("="); if (j > -1 && js_args[i].substr(0, j) == 'v') { js_version = js_args[i].substr(j + 1); } }